印度国内反美情绪升温 全民怒吼抵制美货!国际舞台上股融通,一向被视为美国亲密伙伴的印度近期展现出强硬姿态。这种转变颠覆了人们对新德里的外交认知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印度国内掀起了一场针对美国的舆论风暴,数十万民众涌上街头表达不满。甚至有农民驾驶拖拉机围堵美国驻印度使馆,抵制美货的声音此起彼伏。宝莱坞知名影星也纷纷转发相关动态,批评美国因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而对其进行“惩罚”,但中国同样采购俄油却未受指责,这种区别对待激怒了印度民众。
这股反美情绪不仅在民间蔓延,政府态度也变得激烈。8月初,印度外交部发布声明,措辞严厉地指责美国及欧盟的四项“霸权行径”。声明指出,欧盟强行占据中东油源迫使印度转向俄罗斯,美国却无理由谴责印度的选择;美欧通过倒卖俄罗斯原油赚取高额差价,印度仅为了维持民生成本,却被美国紧盯不放;欧盟进口俄罗斯化肥金额远超印度与俄罗斯全年的贸易总额,批评印度显得讽刺;美国自身每年进口数亿美元的俄罗斯化工产品,却将印度当作靶子,这种双重标准明显。
股融通
印度外交部强调,印度绝不会在损害国家主权或经济利益的合作上让步,必要时将采取一切手段维护国家和民生安全。印度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强硬,是因为美国近期咄咄逼人的言论和行动。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公开攻击印度,财政部长贝森特也贬低印度,这些言论深深刺痛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。此外,特朗普对印度发难却对中国和巴基斯坦视而不见,这种区别对待让印度无法接受。
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总量已占其总进口量的35%到40%,这一数字比俄乌冲突前飙升了18倍。俄罗斯石油已成为印度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,印度炼油厂将其加工后出口到欧洲市场,每年创造约250亿美元利润。这笔巨大的经济收益使印度政府不愿轻易放弃。即使美国威胁征收关税,印度仍坚持长期合同,继续采购俄罗斯原油。
莫迪政府在国内推动一系列战略举措,鼓励国民购买国产商品以抵御可能面临的关税冲击,并宣布财政支持政策,包括针对农民、中小企业和青年就业的项目,以加强内部经济结构的韧性。当前的美印矛盾不仅限于能源贸易,两国在多个领域都处于角力状态。美国近期推动巴基斯坦油气合作并斡旋印巴停火,破坏了与印度的战略信任基础。原本旨在对抗中国的四方安全机制合作也出现僵局,澳大利亚和日本等成员国有所退缩,印度的外部多边空间不得不重新定位。
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公开指责美国非法干预印度主权贸易选择,尊重印度自主选择贸易伙伴的权利。尽管目前美印关系紧张对印度GDP增长的影响有限,但国际机构已下调今年印度GDP增速预测约0.2%,潜在风险不容忽视。如果贸易关系全面恶化,印度主要出口商品如纺织品、制药产品和工程产品将面临关税威胁,迫使印度转向其他国际市场或加速产业升级。
美国经济也面临挑战,近期发布的就业数据显示疲软态势。面对美国的经济疲态,印度正高举内需市场和稳健出口策略,通过与中俄等主要市场深化合作,消化特朗普政府施加的压力。新的出口布局策略可能有效抵消对美国市场的依赖,美印关系裂痕增强印度向中俄靠拢的倾向,限制美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,削弱其对中国实施战略制衡的能力。
印度此次打破温和形象股融通,从国内舆论的激烈呼声到官方层面的强硬反击,再到明确的战略自信宣示,都在向世界展示其作为新兴大国的崛起决心。这份姿态是否能长久维系,值得持续关注。国际社会正等待新德里的下一步动向。
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